
聽過「子實體」嗎?沒聽過也一定見過,我們常吃的香菇就是了,它是我們習以為常的存在,當換個名詞說法,好像就充滿了許多學問,尤其是靈芝或牛樟芝,最常拿來跟子實體一起被討論,這次就讓我與恩揚生技一同帶大家認識「子實體」。
真菌的結構

目前預估世界上存在 220-380 萬種真菌,而我們對這個族群的了解確非常有限,主要仍著重在具有明顯子實體的物種,它們主要有兩大構造,子實體與菌絲體。
真菌的子實體
子實體是真菌用於繁殖的結構,通常是我們肉眼可見的部分,例如蘑菇的傘狀結構。
功能:
- 產生並散播孢子(類似植物的種子),以進行繁殖。
- 子實體通常由菌蓋、菌褶、菌柄等組成,內部有專門的細胞負責孢子生成。
特點:
- 結構複雜,形態多樣(如香菇、蘑菇、牛樟芝、木耳、靈芝等)。
- 通常在適當環境條件下(如濕度、溫度)才會形成。
- 是真菌的「繁殖器官」。
常見例子:超市裡的香菇、猴頭菇的傘狀部分就是子實體。
真菌的菌絲體
菌絲體是真菌的營養器官,由大量細長、分支的菌絲(hyphae)組成,類似植物的根系。
功能:
- 負責吸收養分和水分,從土壤、木材或其他基質中分解有機物。
- 支撐真菌的生長和擴張,是真菌的主要「身體」。
- 在適當條件下,菌絲體會發育形成子實體。
特點:
- 通常隱藏在土壤、木材或基質中,肉眼難以看見。
- 菌絲體網絡可以非常廣闊,甚至覆蓋數公頃。
- 是真菌的長期生存基礎,子實體只是短暫結構。
常見例子:土壤中白色、網狀的菌絲,或腐木內的細絲結構。
子實體與菌絲體的關係
生命週期:
- 菌絲體是真菌的「營養階段」,通過吸收養分生長和擴展。
- 當環境條件適合時(如濕度高、養分充足),菌絲體會聚集形成子實體,用於繁殖。
- 子實體釋放孢子,孢子萌發後又形成新的菌絲體,循環繼續。
概念類比:
- 菌絲體像一棵樹的根和樹幹,負責吸收養分和支撐生長。
- 子實體像樹的花或果實,負責繁殖和傳播後代。
子實體與菌絲體的成分差別

子實體 (Fruiting Body)
- 成分特點:
- 結構多醣:子實體的細胞壁中幾丁質和葡聚醣比例較高,結構更堅韌,用於支撐菌蓋、菌柄等形態。
- 次生代謝物:子實體通常含有較高濃度的次級代謝物,如:
- 酚類化合物:抗氧化劑,保護子實體免受環境傷害。
- 萜類化合物:如牛樟芝中的三萜,具有藥理活性。
- 色素:如黑色素或類胡蘿蔔素,影響子實體顏色(如紅色、黃色的蘑菇)。
- 蛋白質與酶:子實體中某些酶(如漆酶)含量較低,因其主要功能不是分解基質,而是繁殖。
- 孢子相關成分:子實體含有大量孢子,孢子壁富含特殊蛋白和脂質,增強抗逆性。
- 水分含量:相較菌絲體,子實體水分略低(約 70-90%),因其結構更緊實。
- 結構多醣:子實體的細胞壁中幾丁質和葡聚醣比例較高,結構更堅韌,用於支撐菌蓋、菌柄等形態。
- 例子:香菇的子實體富含香菇多醣(lentinan)和維生素 D 前體,這些成分在菌絲體中濃度較低。
菌絲體 (Mycelium)
- 成分特點:
- 活性酶類:菌絲體含有較高濃度的分解酶(如纖維素酶、木質素酶、蛋白酶),用於分解基質中的有機物以獲取養分。
- 多醣類:β-葡聚醣含量高,但結構多醣(如幾丁質)比例較子實體低,因菌絲體結構較鬆散。
- 次生代謝物:次生代謝物(如抗生素或毒素)含量可能較高,用於競爭環境中的其他微生物,但種類與子實體不同。
- 例如,某些菌絲體分泌青黴素類抗生素,子實體則較少。
- 例如,某些菌絲體分泌青黴素類抗生素,子實體則較少。
- 脂質:菌絲體可能含有較多的脂質儲備,用於能量儲存,支援生長和子實體形成。
- 水分含量:菌絲體水分含量較高(約 80-95%),因其結構疏鬆且需保持濕潤以吸收養分。
- 活性酶類:菌絲體含有較高濃度的分解酶(如纖維素酶、木質素酶、蛋白酶),用於分解基質中的有機物以獲取養分。
- 例子:牛樟芝菌絲體培養物中三萜含量較低,但多醣和某些代謝酶活性較高。
成分 / 特性 | 子實體 | 菌絲體 |
幾丁質/葡聚醣 | 比例較高,結構堅韌 | 比例較低,結構鬆散 |
次生代謝物 | 酚類、萜類、色素較多,保護與繁殖功能 | 抗生素、毒素較多,競爭與防禦功能 |
酶類 | 分解酶較少,繁殖相關蛋白較多 | 分解酶(如纖維素酶)含量高 |
水分 | 70-90%,較低 | 80-95%,較高 |
功能性化合物 | 如香菇多醣、維生素 D 前體 | 多醣為主,某些抗生素 |
推薦閱讀:不該選擇牛樟芝菌絲體產品的 3 大理由
牛樟芝子實體的珍稀性

生長環境特殊
- 僅寄生於台灣特有牛樟樹的腐朽心材內壁
- 對生長環境要求極高,具有高度專一性
生長速度緩慢
- 需要數年到數十年才能形成有價值的菇體
- 野生牛樟芝因此極為罕見,價格居高不下
活性成分豐富
- 含有獨特的三萜類化合物,是發揮保健功效的主要成分來源
- 對調整體質、滋補強身具有重要意義
推薦閱讀:台灣國寶「牛樟芝」功效、選擇與食用指南
牛樟芝子實體的關鍵營養成分

牛樟芝子實體的保健價值來自於多種活性成分的協同作用,這些成分共同構成了它獨特的營養價值。
牛樟芝子實體的關鍵營養成分 1: 三萜類化合物
- 含量極高,是最重要的活性成分
- 具有多種生理活性功能
- 是牛樟芝保健效果的核心來源
牛樟芝子實體的關鍵營養成分 2: 多醣體
- 特別是 β-葡聚醣
- 具有免疫調節潛力
- 與三萜類協同作用增強效果
牛樟芝子實體的關鍵營養成分 3: 其他重要成分
- 腺苷:有助於細胞能量代謝
- 超氧歧化酶(SOD):抗氧化功能
- 固醇類:維持生理機能
- 維生素及多種微量元素
成分類別 | 代表成分 | 主要功能特色 |
三萜類化合物 | 高濃度三萜類 | 核心活性成分,具多種生理活性功能 |
多醣體 | β-葡聚醣 | 有益免疫,與三萜類具協同增效作用 |
其他重要成分 | 腺苷 | 幫助細胞能量代謝 |
超氧歧化酶(SOD) | 強抗氧化能力 | |
固醇類 | 維持正常生理機能 | |
維生素與微量元素 | 補充多元營養,支持整體健康 |
推薦閱讀:三萜類全解析:牛樟芝、靈芝保健關鍵成分
優質牛樟芝產品的選購指南

面對市場上眾多牛樟芝產品,消費者需要掌握正確的選購知識。
選購關鍵 1️⃣: 確認產品來源
- 選擇明確標示使用「子實體」的產品
- 避免僅含菌絲體的低品質產品
- 子實體是真菌的成熟結構,活性成分更豐富
選購關鍵 2️⃣:檢視活性成分含量
- 重點關注三萜類含量標示
- 注意多醣體(β-葡聚醣)含量
- 含量標示越詳細,產品越可信
選購關鍵 3️⃣:安全檢驗報告
- 選擇有第三方檢驗報告的產品
- 確認檢驗項目包括:
- 農藥殘留檢測
- 重金屬污染檢測
- 塑化劑檢測
- 微生物安全檢測
選購關鍵 4️⃣:製程技術
- 了解萃取技術與製程方式
- 專利 KBA 培育技術能更好保留活性成分
- 避免選擇製程不明的產品
選購關鍵 5️⃣:品牌信譽
- 選擇資訊透明的品牌
- 信譽良好的廠商在品質管控上更嚴謹
- 注意是否有完整的產品履歷
推薦閱讀:恩揚生技牛樟芝精華:探索台灣珍稀國寶的健康守護力量
牛樟芝子實體適用族群與使用注意事項
✅一般保健
- 一般成年人日常保健
- 調整體質、增強體力需求者
☑️特別適合族群
- 工作壓力大的上班族
- 生活作息不規律者
- 需要病後補養的人群
- 希望維持健康活力的中高齡者
❗謹慎使用的族群
- 孕婦、哺乳期婦女
- 嬰幼兒
- 患有特殊疾病者
- 正在服用特定藥物者
牛樟芝子實體使用 3 步驟
📌步驟 1. 專業諮詢
- 特殊族群使用前務必諮詢專業
- 不要自行判斷是否適用
📌步驟 2. 遵循建議用量
- 嚴格按照產品標示用量使用
- 即使是天然產品也不能過量
📌步驟 3. 正確使用觀念
- 保健品是輔助而非治療
- 需要配合健康的生活方式
- 持續使用才能發揮最佳效益
選購優質牛樟芝子實體,體現「森林紅寶石」的保健價值

牛樟芝作為台灣特有的珍貴真菌,具有獨特的保健價值。選擇 KBA 專利栽培的優質產品,不僅能獲得高品質的保健效益,也符合環境保育的理念。
在選購時,消費者應該注重產品來源、活性成分含量、安全檢驗報告、製程技術和品牌信譽等關鍵因素。同時,正確了解適用族群和使用注意事項,才能安全有效地享受牛樟芝子實體帶來的健康益處。
恩揚生技的高品質的牛樟芝子實體產品,搭配正確的使用方式,可以真正發揮這個「森林紅寶石」的保健價值。
牛樟芝子實體懶人包
什麼是牛樟芝的「子實體」?和「菌絲體」有什麼不同?
牛樟芝的子實體是其成熟的繁殖結構,類似香菇的傘狀部分,含有較高濃度的三萜類、多醣體等活性成分,具有較佳的保健效果。相比之下,菌絲體是牛樟芝的營養結構,雖然也含有多醣,但三萜類含量低。簡單來說,子實體是功能與價值的核心,菌絲體則是生長基礎。
為什麼牛樟芝子實體那麼珍貴?有什麼保健功效?
牛樟芝子實體只能在台灣特有的牛樟樹腐朽木中自然生成,生長條件極為苛刻且速度緩慢,因此極為珍稀。其含有豐富的三萜類、多醣體、腺苷、SOD 等成分,有助於調整體質、增強體力與抗氧化,是台灣國寶級的保健原料。
選購牛樟芝產品時,應該注意哪些重點?
1. 產品來源是否標示為「子實體」。
2. 活性成分含量是否清楚標示三萜與多醣含量。
3. 是否有第三方安全檢驗報告。
4. 製程技術是否透明可靠(如專利 KBA 技術)。
5. 品牌信譽與產品履歷是否公開。選對產品,才能真正發揮保健效果。
參考資料
牛樟芝的不能不知道 – 牛樟芝大講堂 | Balay恩揚生技
Sporocarp (fungus) – Wikipedia
Shi, L., Chao, C., Shen, D., Chan, H., Chen, C., Liao, Y., Wu, S., Leu, Y., Shen, Y., Kuo, Y., Lee, E., Qian, K., Wu, T., & Lee, K. (2011). Biologically active constituents from the fruiting body of Taiwanofungus camphoratus.. Bioorganic & medicinal chemistry, 19 1, 677-83 . https://doi.org/10.1016/j.bmc.2010.10.032.
Lin, L., Chi, C., Zhang, X., Chen, Y., & Wang, M. (2019). Immunomodulatory Effects of Fruiting Body Extract and Solid-State-Cultivated Mycelia of Taiwanofungus camphoratus. Nutrients, 11. https://doi.org/10.3390/nu11092256.
Hung, H., Hung, C., Liang, J., Chen, C., Chen, H., Shieh, P., Kuo, P., & Wu, T. (2019). Constituents and Anti-Multidrug Resistance Activity of Taiwanofungus camphoratus on Human Cervical Cancer Cells. Molecules, 24. https://doi.org/10.3390/molecules24203730.
Yang, L., Guan, R., Shi, Y., Ding, J., Dai, R., Ye, W., Xu, K., Chen, Y., Shen, L., Liu, Y., Ding, F., He, C., & Meng, H. (2018). Comparative genome and transcriptome analysis reveal the medicinal basis and environmental adaptation of artificially cultivated Taiwanofungus camphoratus. Mycological Progress, 17, 871 – 883. https://doi.org/10.1007/s11557-018-1391-8.