多醣體一直都是保健領域關注的明星成分,它被許多人認為有益人體健康,然而,就像任何保健成分一樣,吃多了不一定是好事,所以了解多醣體副作用也是非常重要的。
我們藉著了解多醣體是什麼?它對人體的影響是什麼?在特定情況下可能出現的多醣體副作用有哪些?特殊身體狀況或疾病患者能否食用?什麼時候吃?這些資訊都能幫助您更安心地攝取,並發揮它真正的效益。
多醣體是什麼?它是糖嗎?

多醣體的化學本質
多「醣」體不是我們一般稱呼的「糖」,此「醣」非彼「糖」,從化學角度來看,「糖」的結構單純,通常指單醣、雙醣等,而多醣體(Polysaccharide)是由許多單醣分子聚合而成的高分子化合物,它普遍存在我們日常飲食中。
廣義上多醣體確實是屬於碳水化合物的範疇,可想而知它在我們生活中非常常見,然而比起一般我們所認知的「糖」,多醣體因其特殊的大分子結構,人體通常沒有特定的酵素可以將它完全消化吸收,這也使得它在我們體內發揮著與簡單「糖」類截然不同的生理作用。
推薦閱讀:認識生活中 5 大多醣體來源
醣類分子大小比較表
醣類類型 | 分子組成 | 消化特性 | 對血糖影響 | 生理功能 |
單醣 | 1 個單醣分子 | 快速吸收 | 影響大 | 提供即時能量 |
雙醣、寡醣 | 2-10 個單醣分子 | 較快吸收 | 中等影響 | 能量供應 |
多醣體 | 10 個以上單醣分子 | 慢速 / 不吸收 | 影響小或無 | 機能調節、膳食纖維 |
多醣體的人體益處

調節生理機能
多醣體能幫助我們在日常中的生理維持順暢,讓身體運作更加有規律,精神更有活力,又因為體質有了它的協助調整,當我們在面對季節、環境變化或工作壓力時,都能維持生理的穩定性,而這種身體適應力的提升,也是讓我們整體生活舒適度提升的關鍵,不再因為天氣或作息改變感到身體負擔過重。
支持代謝健康
多醣體也在我們體內參與多種代謝作用,能幫助我們避免掉代謝異常所造成的疲倦與不適感,幫助各項生理指標維持在理想範圍,讓身體少一分負擔,當我們的身體循環順暢時,有利氧氣與養分能正常且充分輸送,體內廢物能更有效率地排除,也是精神與體力表現好的重要因素,反應在日外觀就是一個人的氣色看起來非常好!
缺乏多醣體對人體的影響

能量供應與代謝健康
澱粉和肝糖是人體主要的負責能量來源的多醣體,人體會將其分解為葡萄糖以提供穩定能量,一旦少了適量、具功能的這類多醣體,就會影響能量供應,造成疲倦或注意力不集中,長期缺乏可能會進一步影響代謝平衡,因此需要透過均衡飲食,確保充足的碳水化合物攝取,以維持正常生理機能。
消化系統與整體健康
膳食纖維一定知道吧!這種多醣體有助於促進腸道蠕動及維持消化系統健康,適量攝取膳食纖維可支持正常的排便功能及腸道健康,長期缺乏膳食纖維就可能影響消化順暢,所以還是建議透過每天均衡飲食,從我們日常的蔬菜、水果中攝取到足夠的膳食纖維,其實並不一定需要仰賴保健食品喔!
多醣體副作用有哪些

常見輕微多醣體副作用
雖然因為每個人體質差異,並沒有一個確定性、對於過量攝取多少多醣體會造成什麼副作用的科學數據,但以下列出的都是曾被認為過量攝取所產生的多醣體副作用,當我們有額外補充時,可以作為參考,適時來調整:
- 消化不良
- 腹瀉
- 脹氣
- 胃部不適
- 腸道敏感反應
多醣體副作用是如何產生的
在我們決定吃下任何食品前,往往只能從外觀判別來避免可能的負面影響,而多醣體的種類多樣,除非有先前食用經驗,知道那些多醣體是有可能造成自身不適的,不然並不容易先排除副作用發生的機會,尤其像以下三種狀況最常發生:
- 第一次攝取多醣體,尤其是多醣體保健食品
- 一次攝取過量多醣體
- 個人體質,消化道敏感
如何預防多醣體副作用發生
好在多醣體副作用對於一般人而言,多是屬於輕微可自然復原的,通常也可以藉下列方式排除:
- 從小劑量開始,逐漸增加
- 拉長下次食用時間,讓身體有時間適應
- 出現持續性不適應暫停使用,並尋求專業協助
特殊疾病與多醣體

特殊疾病病患者可以吃多醣體嗎?
這個問題最常在多醣體議題被討論,因為大眾普遍對於「糖」與「醣」的認知存在模糊地帶,必須先了解我們前面提到的,人體對於部分多醣體是緩慢甚至不消化吸收的,因此我們可以將這個問題分開討論:
需要謹慎的多醣體類型
- 澱粉類:通常指的是 α 鍵結多醣,我們可以將它分解成葡萄糖,進而影響體內血糖
- 動物體內的肝糖類:吃了會直接影響血糖水平
相對安全的多醣體類型
- 蔬果膳食纖維類:只要注意避免含高「糖」含量的水果,對於一般蔬果「膳食纖維」而言,不會即時造成血糖飆高
- 牛樟芝、靈芝多醣體:同樣難以消化吸收,動物實驗顯示可能有助調節生理機能
特殊疾病病患對多醣體的態度建議
優先選擇這種多醣:
- 天然食物來源多醣體,如菇蕈類、海藻、燕麥
- 標示清晰、成分明確的多醣體產品
- 伴隨豐富膳食纖維的食物
必要措施:
- 定期監測身體指標
- 與醫療專業人員密切合作
- 根據控制情況調整多醣體攝取量
一般人需要補充多醣體嗎

評估自身狀況再決定
健康的一般人不需要額外補充多醣體,我們在日常飲食中能攝取多樣化的多醣體種類,但缺乏多醣體會影響能量供應、代謝健康、消化系統與整體健康,其中最容易感受到的應該屬於能量供應,長期疲勞、精神不繼等,這種無精打采的狀況也容易被旁人察覺提醒,屬於標準的亞健康現象,如果想試著從補充多醣體的狀況下手,我們有以下建議:
攝取時間建議
攝取時機 | 優點 | 缺點 | 適用人群 |
空腹時(早晨/飯前) | 吸收效果最佳 | 可能引起腸胃不適 | 腸胃健康者 |
餐後 2 小時 | 減少腸胃刺激 | 吸收效果略降 | 腸胃敏感者 |
分次攝取 | 減少副作用風險 | 需要記住多次服用 | 初次使用者 |
攝取多醣體的原則
- 空腹時攝取,腸道黏膜接觸面積最大
- 腸胃敏感者可餐後服用,根據個人反應調整時間,每天持續且穩定攝取
- 多醣體需要時間累積才能顯現效益
- 搭配固定的健康習慣,如作息正常、保持心情愉悅、適度運動
多醣體產品怎麼挑選

標示要求
保健品屬於一般食品,任何食品都應該確認確認標示資訊後再食用,避免發生不必要的危害,我們可以著重在以下資訊來判斷:
- 明確標示多醣體含量
- 詳細列出原料來源
- 通過第三方檢驗認證
- 具備完整的安全性資料
品質指標
一旦選擇使用多醣體保健食品,我們追求的就是多醣體的含量與效果,相關的品質指標可以參考以下幾個重點:
- 多醣體純度高,雜質少
- 多醣體成分穩定
- 無重金屬、西藥、農藥、動物用藥污染
- 微生物、生物毒素含量檢驗合格
精神不濟?補充多醣體前審慎思考,避免副作用發生

多醣體並非速效成分,它需要持續、穩定的攝取,並配合規律作息與運動,才能逐漸展現其對身體的正向保護影響,就像台灣市場中不少保健食品業者強調的,「吃保健食品也要搭配健康生活方式」,凸顯多醣體不是萬靈丹,只是日常健康中的一環。
其實就如文章開頭所說,多醣體在飲食中隨處可見,需要注意多醣體副作用的情況,反而是過度補充或是偏食多醣體含量豐富的食物時才會發生,當然,必須先了解自身狀況,判斷是否真的是缺乏多醣體,再來選擇產品。
如果本身不是偏食群族,三餐都正常均衡攝取、有規律運動,還是被疲憊感纏身,建議做健康檢查進一步確認是否有其他疾病問題。若確認單純是精神不濟,沒有其他健康因素,以恩揚生技的牛樟芝相關產品,專利技術下培育的牛樟芝子實體,富含樟芝酸三萜類,對於調節生理機能、讓精神旺盛非常有幫助,可作為日常補養常備保健品。
推薦閱讀:恩揚生技牛樟芝精華:探索台灣珍稀國寶的健康守護力量
有關多醣體副作用的常見問題
多醣體是醣嗎?
多醣體從化學角度來看是醣類的一種,由許多單醣分子聚合而成。但由於其特殊的大分子結構,人體無法像消化一般糖類那樣完全吸收,因此生理作用與簡單糖類截然不同。
糖尿病可以吃多醣體嗎?
糖尿病患者可以攝取多醣體,但需謹慎選擇。某些多醣體會影響血糖,但也有許多多醣體(如膳食纖維類、牛樟芝多醣體)不會造成血糖升高,甚至有助於血糖控制。建議在醫師指導下選擇適合的產品。
多醣體何時吃效果最好?
一般建議空腹時攝取(早晨起床後或飯前),以達到最佳吸收效果。但規律性攝取比特定時間更重要,每天持續穩定地攝取才能發揮功效。
多醣體有哪些副作用?
常見的多醣體副作用主要是輕微的消化道不適,包括消化不良、腹瀉、脹氣等。特殊族群(如自體免疫疾病患者)可能有更嚴重的反應,需要專業醫師指導。
如何避免多醣體副作用?
建議從小劑量開始,逐漸增加;選擇優質產品;注意個人體質反應;特殊族群務必諮詢專業醫師。這些措施可以有效降低多醣體副作用的發生。
參考資料
癌症治療營養支持照護手冊 抗癌營養大揭密:多醣體 – 財團法人台灣癌症全人關懷基金會
Polysaccharides – A definition and examples – Sugar Nutrition Resource Centre
What are the side effects of Polysaccharide sulfate?
Kalisz G, Popiolek-Kalisz J. Polysaccharides: The Sweet and Bitter Impacts on Cardiovascular Risk. Polymers. 2025; 17(3):405. https://doi.org/10.3390/polym17030405